由于股东未能就注资问题达成共识,香港最大网上书店博学堂本月初宣告倒闭。成立于1997年的博学堂是香港第一家网上书店,原计划今年3月上市,受纳斯达克股市低迷的影响,该公司上市计划延至今年底。上市集资无望,导致博学堂资金周转不灵,而为博学堂重组资本架构的建议又遭股东反对,只得清盘宣布倒闭。初步估计博学堂负债总额为3000万元港币。
约有100名员工、10万名订户的博学堂网上书店成立于1997年,是香港第一家网上书店,号称香港“亚马逊”。博学堂在网上服务全球华人,亦为各图书馆提供专业图书供应服务,其销售书籍包括台湾、香港与祖国大陆出版物。另外,博学堂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及职业训练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中文图书合约商,供应中文图书给予香港的官立中小学、工业学校及公共图书馆;更向学校作分科专业推荐和提供专业分类、编目,令图书供应更趋专业化。博学堂的突然倒下对众多的网上书店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倒闭不再是“狼来了”。而更让众多网上书店关心的是,下一个倒闭的会是谁?
听到博学堂倒闭的消息,当当联合总裁俞渝女士表示“太可惜了”。俞渝对博学堂为上市而“烧钱”行为提出了批评,她说:“网上书店在经营上要清楚怎么花钱。”据报道,博学堂为争取上市,花了18万美元的广告宣传费,而它全年的销售额才2000万港币。俞渝认为博学堂倒闭对目前的网上书店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内地网上书店的受众基数大,图书品种和价格丰富多样、网上书店能替读者做的事情很多,这些都是狭小的香港所无法比拟的。当当刚刚被评为内地网上书店竞争力排名第一,但根据目前的情况和公司计划,还需要撑两年才会赢利。现在传言说当当开始赚钱了,俞渝特别澄清:“那其实是毛利,不是说纯利润。”
旌旗席殊网上书店CEO席殊对博学堂网上书店的清盘结局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它缺乏资金实力。“博学堂的倒闭给没有传统业务支持的纯粹网上书店敲响了警钟,”席殊肯定地说:“纯网上书店的资金需要能够支撑三年左右。如果纯粹的网络公司资金实力不够,我劝他们放弃。”刚刚获得第二期融资的席殊对旌旗网上书店充满信心:“至少目前没有危机。”席殊6月份把重心转移到传统的连锁店和读者俱乐部,网络的引入优化了传统业务流程,传统业务的运作水平得到提升。目前旌旗网上书店销售份额很小,网上书店利用原有的库存和配送体系,运营成本很少。席殊的传统连锁店和读者俱乐部仍是公司发展的绝对主力,照席殊预计,即使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到2001年,席殊的连锁店会发展到500家,俱乐部60-100万个,销售额2亿元。
全国购书网的CEO陈建翔则充满了沙场英雄般的豪迈:“我们这一批人,其中一大部分要成为先烈!内地目前几百家网上书店,最后剩下的不会超过三家。”他对博学堂的B2C模式提出质疑:做带物流的B2C,目前内地条件根本不成熟。网上购书的人数至少要增加五倍,网上书店才可能做到不赔钱。全国购书网当初在构想B2C时就考虑到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因而做成了B2B2C:运营加盟店500家,联系书店1000家。对比博学堂的教训,全国购书网显得有点先见之明:配送留给加盟店做,自己则收取介绍读者给各加盟书店购书获取码洋5%的收入。购书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平台,这基本上不需要太大的支出,而且也没有花钱去砸市场。
上海书城经理李列群对现存的网上书店的命运也持不乐观态度,他认为:“目前经营的网上零售商店将有50%以上会倒闭。”亚马逊为网上商店的经营提供了一条创业之路,它的风险经营和高速扩张并不适合中国所有的网上商店。香港博学堂网上书店的清盘倒闭,网易和新浪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即将跌入垃圾股等现实情况使中国网上商店的经营者更加理智和觉悟。网上商店的发展应尽可能依靠传统的商店,将企业的ERP系统和因特网结合在一起是中国网上书店的必由之路。
博学堂网上书店的倒闭,同样引起了台湾各大网上书店的头头们的关注。
台湾第一家网上书店博客来网上书店的总经理张天立表示,香港博学堂网上书店以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为蓝本构建,亚马逊模式不见得适用于所有地方,特别是不适用于香港这样的人口较少,网络书店只能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地方,加上香港是繁体字市场,依靠的多是台湾的书,其立足点原本就有问题。
从内地和台湾网上书业界对博学堂的反应来看,恐慌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更准确地说则是一种危机感。最近中关村流行一则寓言,说一辆车出了车祸,里面的三位乘客一位是搞硬件的,一位是做软件的,第三位是做网络的。搞硬件的以高超的技术进行自我修复活了过来;搞软件的更绝,他早就为自己做了备份;只有搞网络的其实是个泡沫,一碰就碎了。网络到今天已经遭受越来越多的挑剔和怀疑,靠讲故事就能圈到钱的时代已经走远了。而内地网上书店自杭州成立的第一家网上书店生不逢时地倒闭了之外,90年代后期应互联网大潮而生的网上书店目前还没有遭受倒闭的重创——博学堂事件应该是一个警告、启示或者开始。泥沙俱下的网上书店确实需要洗牌了。